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引言
近年来,农业进入了一个高度不确定的时期。极端天气事件——热浪、洪水、长期干旱和风暴——不再是偶发现象,而是全球生产格局中的常态。这些气候冲击不仅威胁着产量,也迫使农户、监管机构和投入品供应商重新思考肥料与植保方案的组合方式。
一个显著趋势是营养与植保的融合,即将生物刺激素作为桥梁,协同作物营养和作物保护成分,打造一体化解决方案。这一变化,不仅由气候压力所推动,也受到法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强化。
法规环境:从合规到机遇
▌化学品限制趋严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和“碳中和”议程的推动下,化学农药与肥料正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
农药退市潮:根据 European Crop Protection Association 数据,欧盟已有超过 50% 的农药活性成分被逐步淘汰或限制使用。
肥料减量化: FAO 报告显示,全球约 70% 的氮肥利用率不足,引发严重的温室气体排放与水体富营养化,因此各国政策均在推动“减肥增效”。
化学农药受限→需要生物防控来补充。
化肥减量→需要生物刺激素来提高肥料利用率。
▌典型法规案例
欧盟(EU FPR 2019/1009):2022年生效,将生物刺激素定义为独立类别(PFC6)。完成合格评定并获得 CE 标识的产品,可在27个成员国自由流通。2025年仍有新的公告机构被批准,意味着第三方评审“产能”在扩容。微生物范围则严格限定在 Azotobacter、Azospirillum、Rhizobium 和 丛枝菌根真菌,超出范围仍需走本地路径。
美国 EPA:2024年最新版草案指引明确了“生物刺激素 vs 植物调节剂”的边界。允许的主张包括“提升营养效率、耐受非生物胁迫、改善品质”;而“防控特定病害/害虫”的表述可能触发农药监管。
加拿大 PMRA:2023-2028再评估计划显示,对标签主张、GLP 试验和价值证明的查验将更频繁。
巴西《生物投入品法》(2020):推动登记数量首次超过化学农药,并形成“绿色通道”。2023/24年度 bioinputs 零售额达 50亿雷亚尔(约9.24亿美元),近三年年均增速 21%,是全球平均的4倍;其中马托格罗索州 alone 占比33%,大豆、玉米、甘蔗是主战场。
亚太地区:中国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推动化肥减量与生物肥料替代,多地出台绿色认证与采购激励;印度2022年《国家有机农业政策》将微生物肥料和生物刺激素纳入推广目录,重点支持水稻、小麦等大田作物。
法规收紧化学品,同时认可“提升营养效率与抗逆”的主张,使“营养 × 植保”协同从灰色地带走向合规蓝海。
结论:法规正在成为企业差异化竞争的起点。快速完成“数据—合规—标签”三项能力建设,将成为抢占区域市场的关键。
市场变革:从单一增产/防护到
市场变革:从单一增产/防护到对一体化方案的需求
▌变革驱动力
驱动力一:抗逆协同
气候胁迫下,营养充足是植物产生抗逆物质(如脯氨酸、抗氧化剂)的基础,而生物刺激素(植保功能)能激活抗逆通路。二者协同,1+1>2。
驱动力二:成本协同
与其分别购买肥料、生根剂、防病剂,不如使用一个兼顾营养+刺激+防控的配方,节省资金与工序。 “一剂多效”的本质就是功能的协同,减少投入次数就是节省成本。
驱动力三:供应链协同
食品公司和零售巨头对供应链提出新要求:
碳足迹控制:要求种植环节减少化学肥料使用,鼓励以低碳投入的生物制品替代部分合成化学品。
农残合规:对出口水果(如东南亚香蕉、拉美葡萄)而言,残留农药标准直接决定市场准入,生物刺激素与“绿色防控”产品因而受到青睐。食品公司的可持续标准,要求同时减少化肥和农药的足迹,这天然需要协同方案。
驱动力四:市场协同
消费者要的“安全”和“营养”,来自健康的土壤(营养基础)和绿色的防控(植保手段),二者不可分。
▌营销模式变革:协同方案的市场路径
“营养×植保”的协同,不仅是一个技术概念,更是一场深刻的营销模式变革。它迫使企业从销售单一产品,转向提供集成化的解决方案,其核心落地体现在三个层面:
1.方案协同:从“产品组合”到“功能耦合”
企业销售的不再是孤立的肥料或农药,而是针对特定痛点的功能耦合方案。这种方案的本质就是“营养”与“植保”的协同增效。
例如:“抗逆套餐”(氨基酸+海藻多糖+壳寡糖)中,营养组分(氨基酸) 为作物提供合成基础,修复逆境损伤,促进作物生长;而植保/刺激组分(海藻多糖、壳寡糖) 则激活作物的抗逆免疫通路。二者协同,共同实现“保产”目标,其价值远高于单品的简单叠加。
2. 证据协同:构建“数据-价值”的闭环
协同方案的价值需要协同的证据来证明。传统的单一效果数据不足以体现“1+1>2”的耦合优势,因此需要多维度的证据链来形成合力。
这不仅是展示数据,更是展示“协同价值”:田间试验需要同时监测营养指标(如叶绿素含量、植株生物量、养分利用率等)和植保/抗逆指标(如病害发生率、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抗逆酶活性、脯氨酸含量等),用综合数据证明方案如何通过协同作用,最终实现作物健康和高产优质。
3. 定位协同:全球策略与本地化执行的统一
“协同”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式,其最高效的形式必然是高度本地化的。这意味着企业必须在全球协同技术平台与本地化痛点解决方案之间实现战略协同。
作物/土壤导向本身就是协同的靶点:在巴西,将“促进生根(营养)”与“线虫防治(植保)”协同;在盐碱地,将“补充无机元素(营养)”与“提升耐盐性(抗逆)”协同。这要求企业的研发和营销必须深度融合,针对不同区域的作物-土壤-气候-病害复合体系,设计出最精准的协同方案。
营销模式的这三大变革清晰地表明:“营养×植保”的协同,最终必须通过“产品×证据×定位”的协同来实现。市场正在奖励那些能够将多重技术整合为一体、并用扎实数据和本地化策略证明其协同价值的企业。这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在极端气候和新法规环境下,赢得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典型案例
来自海大生物的SEAWINNER PLANTNURSE,其配方结合了 海藻多糖、壳寡糖、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多种协同成分,展现了未来投入品的核心特征。
实际应用中,该产品在不同国家的不同作物上表现出营养×刺激×防控的协同价值:
菲律宾—— 香蕉枯萎病(巴拿马病,Fusarium wilt of banana, caused by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 TR4)
田间试验表明,PLANTNURSE 与枯草芽孢杆菌联合使用,能有效激活作物免疫机制,对抗热带4号小种(TR4)危害,降低病害发生。
澳大利亚—— 卷心菜菌核病
施用后可有效降低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侵染程度,保障产量和品质,同时促进植株生长。
扫描以下详见案例视频:
巴西—— 生根与线虫抑制
在1–3 L/ha剂量下,PLANTNURSE 促进了根系生长,这在干旱多发地区尤为关键;而在 3–5 L/ha 剂量下,还能有效抑制线虫群体,实现“促生+防控”的双重功效。这也完美展示了同一产品在不同施用策略下,如何动态地实现营养与植保功能的协同与切换。
而另一个产品APF-1,以海藻寡糖和海藻酸为核心成分,既能促进养分吸收与抗逆性提升,又展现出对真菌病害的优异抑制效果。在黄瓜靶斑病试验中,500倍稀释抑制率达100%,高稀释度仍优于化学处理(42.8% Fluopyram + Trifloxystrobin)。通过构建“营养增效”x“提升抗逆”x “抑菌防病“的协同方案,实现健康、高产、优质。
展望未来:协同驱动的新格局
未来的竞争,是生态系统与解决方案的竞争,而非单一产品的竞争。
1. 生物刺激素主流化:从“辅助”到“核心”
在欧洲和拉美市场,生物刺激素已从“可选项”变成“必需品”,越来越多被纳入农资套餐,与化肥、农药并列。比如巴西,2022年,生物制品登记数量首次超过农药。
未来趋势是“嵌入式”应用:不是单独销售,而是作为 复合肥、叶面肥、种子处理剂 的组成部分,发挥协同效应。
2. 数字化集成:AI 驱动的精准投入
FAO 和 世界银行 的数据表明,极端气候导致的农业损失正以每年数百亿美元计,预测与应对能力成为核心需求。
随着遥感、物联网传感器、AI 决策平台的普及,农户将根据天气模型、土壤湿度和病害预警获得定制化的投入建议。
在这一框架下,营养×植保复合型产品将最具价值,因为它们能一键满足模型推荐的多维需求,减少“多次采购+多次施用”。
3. 战略联盟:重塑产业格局
行业巨头正通过战略合作加速布局,构建“营养×植保”一体化平台。
比如Corteva于2025年6月通过Catalyst平台投资Symbiomics,共同利用其专有基因组学平台筛选高效益微生物,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抗逆性。此举加强Corteva生物刺激素产品线,推进新一代微生物产品研发。。
2025年2月,美国农化公司AMVAC与DPH Biologicals签署地区分销协议,将DPH的生物刺激/生物肥料产品线(如TerraTrove和BellaTrove系列)纳入AMVAC的GreenSolutions平台,在美国市场推广。借助AMVAC渠道,DPH创新生物刺激素得以触达更广泛种植者。
这种战略合作,远不止于产品线的简单扩充,其核心是打造一种别人难以模仿的独特优势,形成自己的“护城河”。具体体现在三个层面:
a.技术协同:打通“发现-研发-应用”的闭环
b.渠道协同:实现“传统化学品”与“生物解决方案”的交叉销售
c.战略协同:从“对抗”到“融合”,重塑产业格局
4. 可持续指标驱动:从“产量导向”到“价值导向”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欧盟绿色协议和碳中和目标,正在推动农业投入品的评价体系转变。
未来,产品竞争力不仅取决于增产效果,还要看其碳减排、氮利用效率、土壤有机质提升等可量化指标。
据Rabobank调研显示,超过70% 的欧洲大型食品企业在采购原料时,已经将供应端的“碳与土壤健康”作为选择标准。
因此,能提供“绿色产出证明”的投入品将在市场中占据更高溢价。
结语
在极端气候成为新常态的今天,农业投入品,不再是单一的肥料或“农药”,而是融合了多重功能的系统解决方案。营养×植保的协同组合正在重塑投入品的逻辑,也正在成为行业共识。
对监管机构:建议进一步完善法规框架,将生物投入品与传统化学肥料和农药区分开来,给予独立定位和绿色认证通道,从而鼓励更多创新产品进入市场。
对企业:企业应主动构建协同创新平台,加速技术与渠道的整合,联合科研机构、分销商和农场主形成生态联盟,把单一产品销售转化为一体化解决方案的输出。
对农民:营养与植保的协同方案能够在一次施用中同时实现增产、抗逆和防病,减少投入次数与成本,提升作物收益与品质,是更加可行和经济的选择。
未来的农业,在于多维度整合。能够以系统化方案回应多重挑战的企业,必将引领绿色农业的新格局。
来源:世界农化网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号 : 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