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来源:世界农化网 巴西在控制线虫方面的经验:生物防治方案的前沿探索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TM3Mzk2NA==&mid=2650245925&idx=1&sn=e1cb96c5cd8b99d6860c50fade0893c9&scene=45#wechat_redirect
以植物根系为食的植物寄生线虫,在农业领域常被称为″隐形杀手″。尽管它们隐匿于土壤中难以察觉,但却极具破坏性——每年造成全球作物损失约1500亿美元。这些害虫会破坏根系结构,降低作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并创造有利于真菌感染的环境,对作物健康和产量构成严重威胁。
由于线虫在田间难以观察和诊断,其危害常常被低估。然而,线虫日益严重的威胁使得制定高效、精准且可持续的管理策略成为一项紧迫的全球性挑战。在此背景下,生物防治已成为线虫综合治理(INM)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世界领先的农业生产国之一,巴西已成为生物防治线虫技术推广和普及的中心。通过政府政策支持、企业主导的研发以及创新技术的整合,巴西正积极推进生物防治方法在应对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方面的应用。
巴西的经验提供一个可复制的模式,对全球农业具有重要意义。其取得的进展不仅展示线虫防治的切实可行途径,而且有助于向更绿色、更高效、更可持续的农业系统转型,为国际社会提供宝贵的借鉴。
线虫:对巴西农业的迫在眉睫的威胁
植物寄生线虫已成为巴西农业中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对大豆、玉米和甘蔗等主要作物构成重大威胁。这些微小的土壤生物以植物根系为食,从幼苗期就开始损害作物健康,并显著降低产量和品质。
在大豆产区,常见的害虫包括根结线虫(Meloidogyne javanica, M. incognita)、根腐线虫(Pratylenchus brachyurus)和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这些害虫会破坏根系,阻碍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导致大豆生长发育不良、植株长势不均、田间出现大片空隙,最终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巴西独特的气候条件和集约化种植制度进一步加剧线虫的繁殖。在许多地区,冬季几乎不存在,气温常年偏高——夏季气温通常高达46°C,冬季气温约为26°C。这些条件使得每年可以进行两到三轮作物种植,显著延长线虫的活动期,并为其繁殖提供充足的机会。高频率的作物轮作——例如大豆-玉米-棉花——提供持续的寄主环境,使得线虫的生命周期难以被破坏,也加大防治难度。
更复杂的是,近年来出现新的线虫种类,包括Aphelenchoides besseyi 和 Helicotylenchus dihystera。这些线虫传播迅速,寄主范围广,且常与传统线虫共存,使得诊断和防治工作更加困难。例如,Helicotylenchus dihystera会导致作物高度不均和生长发育迟缓,这已成为许多农业区日益关注的问题。
根据Staphyt公司近期开展的研究和实地监测,线虫每年给巴西造成55亿至12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约占该国农业总产值的7%。仅大豆一项就损失40亿至50亿美元,这使得线虫成为巴西头号农业害虫。在全国范围内采集的2万多个田间样本中,超过95%的样本都检测到线虫,这凸显线虫的广泛分布及其造成的巨大经济影响。
显然,线虫已成为巴西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需要采取紧急、综合和创新的管理策略。
线虫防治困境:农民面临的挑战
线虫作为地下害虫,往往难以察觉,给农业管理带来独特的挑战。一旦侵染田地,就极难根除。目前普遍认为,管理而非根除才是最现实的目标。由于线虫会造成不可逆的根系损伤,长期防治的关键在于持续监测和科学的综合管理。然而,对许多农民而言,这仍然是一个复杂而持续的挑战。
实际上,农民对线虫的认识普遍较低。尽管线虫危害广泛,许多农户直到作物遭受重大减产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根部损伤的症状往往隐匿且不易察觉,使得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变得困难。这凸显加强农民教育、提高诊断能力以及增强农民对早期防治重要性认识的必要性。
另一个复杂之处在于经济收益与病虫害防治措施之间的矛盾。在巴西,常见的豆玉米棉轮作系统虽然经济效益显著,但也助长线虫的滋生和传播。当专家建议打破这种轮作模式或调整种植结构以控制线虫时,农民往往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而犹豫不决。这种农艺最佳实践与经济激励之间的冲突是有效防治线虫的关键障碍之一。
与此同时,由于人们对环境残留的担忧以及监管标准的日益严格,传统的化学杀线虫剂正被逐步淘汰。新的化学产品面临着审批流程漫长、功效有限和使用限制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安全、有效且可持续的替代方案。
在此背景下,生物杀线虫剂正迅速获得广泛应用。在巴西,其采用率已从三年前的27%上升到如今的40%以上,使其成为未来线虫防治策略的核心支柱。尽管挑战依然存在,但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正在推动其发展,生物防治方案有望在巴西农业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生物制剂:线虫防治领域日益重要的力量
近年来,巴西在生物农业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尤其是在生物作物保护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方面。据Staphyt的数据显示,巴西目前超过50%的研发投入都集中在生物制剂上。农药市场在过去六年里持续增长,市场规模已达200亿美元,生物制剂占巴西农药市场总额的4%至5%,其中,生物杀线剂的市场规模是2.82亿美金。
随着对剧毒化学品的监管限制日益严格,生物制剂的注册数量激增。仅在2024年,就有超过12种新的生物杀线虫剂获得批准。微生物活性成分的种类也迅速扩展——从15年前的寥寥几种增加到目前已注册的99种菌株。如今,芽孢杆菌属和木霉属是杀线虫剂配方中常用的主要微生物属。应用数据显示,细菌和真菌制剂的使用比例几乎相等,多菌株制剂正成为应对多靶点和复杂线虫种群的关键趋势。
在企业层面,巴西本土企业,如Ballagro、Lallemand和Vittia,积极参与产品研发和商业化。与此同时,全球农化企业也通过合作和合资企业不断扩大参与度。像Staphyt这样的机构正与国际利益相关方密切合作,加快产品注册流程、技术创新和产品线拓展,从而助力提升巴西生物制剂行业的竞争力。
总体而言,巴西的作物保护产业正在经历结构性转型,生物制剂正成为未来增长的核心支柱。作为一项战略性子行业,生物杀线虫剂有望在推动巴西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实地应用:来自巴西的数据驱动证据
随着巴西线虫灾害日益严重,生物杀线虫剂的使用进入一个以田间验证和技术改进为重点的新阶段。为了评估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Staphyt公司通过其遍布全国的试验站网络开展广泛的田间试验。这些试验旨在评估不同施用方法对线虫防治和作物增产的影响。
目前,主要推广两种施用方法:种子处理和沟施。
种子处理技术被管理面积达1万至2万公顷的大型种植户广泛采用,因为它无需额外用水,且能很好地与机械化种植系统相结合。然而,由于种子包衣的容量有限,种子处理技术的应用常常受到限制——农民通常会添加接种剂和助剂,导致种子处理液中几乎没有空间添加杀线虫剂。
相比之下,沟施法更加灵活,尤其适用于多种害虫的防治。一些农民现在将种子处理与沟施法相结合,以提高杀线虫剂在土壤中的覆盖率和持久性。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生物杀线虫剂处理的地块平均增产 6-10%,显示出显著的经济效益,增强农民采用这些解决方案的信心。
鉴于线虫对大豆和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的威胁日益加剧,开发复合制剂和多靶点施用策略变得愈发重要。将生物制剂与精准施用技术相结合,是实现巴西农业高效、可持续病虫害管理的关键途径。
未来展望与结论
在巴西农业中,大豆和玉米仍然是支柱作物,种植面积广,经济价值巨大。然而,线虫危害日益加剧,已成为威胁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最关键生物胁迫因素之一。即使农民改种其他经济作物,线虫的持久性和适应性也常常导致作物间交叉感染,对农业生态系统构成更广泛的风险。
鉴于此,巴西Staphyt公司负责人Dr. Luiz Antonio Alves Jose敦促农民重新审视线虫。他强调,彻底根除线虫是不现实的,而管理而非消灭才是切实可行的目标。考虑到线虫种类及其抗药性的日益复杂,仅仅依靠化学杀线虫剂已远远不够。因此,我们鼓励农民采用综合线虫管理(INM)策略,结合作物轮作、抗性品种和生物防治剂,构建更强大、更具韧性的病虫害管理系统。
虽然生物防治并非万能灵药,但其在巴西的应用正在加速发展,并日益成为主流。在种子处理和沟施等精准施用技术的支持下,生物杀线虫剂在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也展现出显著的环境效益,为可持续农业提供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
Luiz最后强调,解决线虫问题的长期方案在于两大支柱: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基层农民教育。通过开发适合当地农业生态条件的配方,推广科学的施用方法,并提高农民的认识和操作能力,巴西可以打造一个双赢模式——有效控制线虫,保障作物产量,并推进农业转型。
▌AgroPages世界农化网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版权!
往期回顾 | |
【BioEx专栏】IBI Ag完成千万美元A轮融资,科迪华领投单域抗体农药开发;IPL Biological杀线虫剂真菌细菌复配 | |
